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办学67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学校面貌、师生风貌焕然一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现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84个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学校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体育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海南国际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等直属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校设立资深教授、白杨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

学校是国家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智能融媒体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媒体融合与视听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传播研究中心、中外人文交流宣传研究中心、国家广告研究院等12个其他高级别科研平台和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等32个校级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建有大数据中心。校园高速移动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智能教室、4K演播馆、实验室、融媒体中心等卓越传媒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文献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拥有《现代传播》《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两本CSSCI来源刊物、ESCI英文学术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以及《媒体融合与传播》《艺术传播研究》《媒介》等学术刊物;联合主办《当代电影》《现代出版》《中国电视》三本CSSCI来源刊物,以及记录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科研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发起成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建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面向未来,学校正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数据截止到2021年4月)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最早从事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以及新媒体设计教学科研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行业领域的学科优势,学院在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与科技等学科专业建设中形成了跨学科、跨媒体、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特色与优势。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学院现有动画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互动艺术与技术3个二级学科点,其中数字媒体艺术已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动画学被评为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学院已建立起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本科设有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与科技等专业,下设数字影像和网络视频、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动画艺术、三维动画、漫画与插画、游戏艺术、游戏设计技术、数字娱乐等专业方向;硕士设有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学、设计学、艺术与科学四个专业;博士设有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学、艺术与科学三个专业。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目前设有动画系、数字艺术系、新媒体设计系及游戏设计系四个教学机构,同时还是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教育部、文化部动漫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动画特色专业建设点、“十二五”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实验室所在单位。创办了中国(北京)国际大学动画节、《中国动画年鉴》、文化部数字创意人才高研班等学术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院曾两次获得文化部文化艺术政府奖的“最佳动漫教育机构”奖。师生作品硕果累累,在美国学生奥斯卡、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日本东京动画节、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德国斯图加特动画节、法国罗阿纳国际动画节、印度BAF动画大奖、伊朗德黑兰国际动画节、美国IndieCade独立游戏节、美国One Show等国际一流节展中获得了近百个奖项和提名,在华表奖、金鹰奖、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中国国际漫画节“金龙奖”、中国动画学会“美猴奖”、台湾时报金犊奖等国内一流节展中获得了超过200个奖项。相继推出了三国杀、兔斯基、功夫兔与菜包狗等国内一线文化IP,创作出《淮南子传奇》《我是狼》《姜子牙传奇》等多部取得了收视与票房佳绩的商业动画作品,毕业生主创作品《白蛇:缘起》也成为2019年动画电影市场的口碑之作。

学院与迪士尼、梦工厂、微软、Unity、腾讯、阿里巴巴、创新工场、巨人网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水晶石等国内外顶级企业及加拿大谢里丹学院、法国高布兰学院、德国波茨坦影视学院、加拿大数字媒体中心、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美国迪吉彭理工学院、美国东北大学、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等国际一流院校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遍布美、欧、亚的国际合作网络业已建成。

学院现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创作室四千余平米,软硬件资金投入超过数千万元,其中包括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惠普全球卓越教育中心、苹果联合实验室、Unity联合实验室、上海美术电影厂定格动画联合实验室、新华社手机电视台研发中心、北京台新媒体研发中心、游戏设计创作室、虚拟演播室、数字合成机房、数字录音棚、VR虚拟现实实验室、移动多媒体与NGN实验室、无纸动画实验室、手绘动画创作室、动画声音创作室、数字高清实验室、动画渲染农场和运动捕捉系统等教学、创作设施。

面向未来,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将进一步立足于中国动画产业和数字媒体行业蓬勃发展的需求,用国际化视野,以“科学与艺术与人文融合”为宗旨,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国际合作,发挥大学对人类文化传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努力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动画专业】

专业介绍

动画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家级的动画教育基地,是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本专业秉承“科技、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培养了大量具有极强竞争力和广阔发展空间的优秀学生。

 

本专业下设“动画艺术”、“三维动画与特效”两个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1、动画艺术方向

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动画创意设计及制作技法,从事动画创意策划、美术设计、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实验动画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2、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

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制作前沿技术,从事三维动画与特效制作、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动画技术监督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1、动画艺术方向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及电影语言、故事创作、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设计、动画表演、动画编剧、动画导演、数字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创作等。

2、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及电影语言、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表演、动画导演、三维建模与材质、三维角色绑定、三维角色动画、动力学模拟、三维角色、数字合成与校色、数字影视特效创作等。


【动画(游戏艺术方向)专业】

专业介绍

动画(游戏艺术方向)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家级教育基地,是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同时也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游戏设计相关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秉承“科技、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数字娱乐、游戏设计等交叉学科领域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大量的专业实践,培养理解国内外数字娱乐领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游戏艺术、设计、创作、制作等相关规律,具备国际化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入学后将与“数字媒体技术(游戏设计技术方向)”、“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进行联合创作、融合培养,是切实践行“科技、艺术、人文”跨领域融合的特色学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艺术设计素养以及扎实的游戏美术能力,具备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与良好的人文修养,熟悉游戏设计流程,具备创新设计思维,能在数字娱乐等相关行业从事游戏艺术创作与设计等工作的领军型艺术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

游戏美学、设计基础、游戏概念设计、交互叙事理论与实践、游戏虚拟空间建构与情境设计、三维游戏美术与游戏特效、用户交互体验分析与设计、沉浸式媒体创作、传统民间游戏、游戏创作等。


 

【漫画专业】

专业介绍

漫画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家级的动画教育基地,秉承“科技、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熟悉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现代漫画、插画创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漫画插画制作数字工具,从事漫画、插画、图画书及电子出版物内容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培养熟悉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现代漫画、插画创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漫画插画制作数字工具,从事漫画、插画、图画书及电子出版物内容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影视语言、故事创作、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绘本材料表现技法、销售策略与版权维护、故事漫画分镜设计、创意漫画等。


以上内容转自中国传媒大学官网,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s://zhaosheng.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

  • 微信咨询

  • QQ客服

  • 电话咨询

    电话13601199295

请选择客服进行聊天

点击电话进行一键拨打